学院要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2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长沙—张家界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4-10-15 作者: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来源: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点击:

当晨曦的第一缕光线轻抚长沙古城,历史的尘埃在光影交错间轻轻扬起,我们地理学院的学子,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知的向往,踏上了这段寻觅诗与远方的自然地理实习之旅。长沙,这座承载着千年文明与繁华的城市,以其独有的韵味,为我们的旅程铺就了一条通往历史的桥梁。

古街巷陌,青砖黛瓦,每一块石板路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岳麓山下的爱晚亭,依旧静静地守候着岁月的流转,枫叶如火,映衬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湘江之畔,波光粼粼,渔舟唱晚,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而当我们穿越城市的喧嚣,踏入张家界的怀抱,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这里,是仙境的入口,是自然的奇迹。奇峰耸立,云雾缭绕,仿佛是天宫遗落人间的瑰宝,每一座山峰都蕴藏着无尽的传说与神秘。

行走在这片仙境之中,我们仿佛成为了画中人,每一步都踏在了诗行之上。长沙的古韵与张家界的仙境,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让我们的实习之旅充满了诗意。让我们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知识的追求,继续前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探寻更多的奥秘与美丽。自然地理实习之旅,从长沙的古韵到张家界的仙境,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捕捉,让这段旅程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Day 1-橘子洲头、岳麓山

10月11日清晨,我们一行人抵达了长沙市岳麓区的橘子洲头景区。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形状狭长,形似长龙。远在唐代,橘子洲就以盛产美橘而著称,史书记载其上多美橘,故以为名。我们搭乘着观光小火车,沿着风景如画的橘洲路悠然前行,直至沙洲的尽头。在凉爽的江风轻拂下,我们开启了实习第一站的讲解之旅。

橘子洲头合影

湘江长沙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为橘子洲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湘江长沙河段位于湘江下游,橘子洲海拔显示只有16~18m,江面宽广、水流放缓,有利于河流搬运物质在此沉积。此外,橘子洲以南十多公里的湘江河段,水道相对平直,受河流惯性和流速差异影响,河水形成两股对称的环流。携带的泥沙在环流的推动下,逐渐在河床中央堆积,为橘子洲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浏阳河和捞刀河在橘子洲下游几公里内先后汇入,河水和洞庭湖水的顶托作用进一步促进泥沙沉积。

马雄忠老师讲解橘子洲头的形成过程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们不禁齐声吟诵起《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此情此景,与词句中的意境完美契合,展现了我们作为有志青年的热情与活力。老师们还向我们传达了“敢为天下先”的湖南精神,鼓励我们在本次实习中深刻领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所蕴含的无限生长魄力。在这片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土地上,我们共同见证了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辉煌,也必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午后,我们一行人抵达了橘子洲头西侧风景秀丽的岳麓山脚下,随后攀至其巅,居高临下地俯瞰着长沙城,城市的繁华盛景宛如一幅画卷,尽收眼底。遥望之处,湘江宛如一条闪烁着银光的缎带,曲折蜿蜒,缓缓流向远方。在老师们的讲解中,我们得知岳麓山的地质构成主要以耐风化的泥盆系砂岩为主,褶皱和断裂带都比较发育。老师们不仅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这些岩石所属的地质年代,还亲自指导我们如何辨别向斜与背斜的构造特征。随着我们沿山路徒步下行,对沿途所见的坡地地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讨论。依据岳麓山所处的地带性特征、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植被覆盖以及岩石的产状,我们共同探讨了这些地貌是属于滑坡还是崩塌。老师们更是循循善诱,鼓励我们自主分析滑坡、崩塌与泥石流这三种地质现象之间的异同,培养我们独立判断此类地貌类型的能力。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畔,枫叶如火,红叶满林,犹如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游客们的心灵。岳麓书院内,书香四溢,古朴典雅,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朗朗读书声。其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从东往西的行进让我们逐层远离热闹非凡的城市,矗立伟人遗世独立的沙洲,深入富含底蕴的山亭书院,深刻感受独属于湖南的自然和人文魅力。

师生在岳麓书院内合影

Day 2-湖南博物院、烈士公园

实习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湖南博物院。这是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璀璨文化的圣地,它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人在漫步其中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文化的深邃。步入博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青铜器。它们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散发着沉稳而庄重的气息。这些青铜器,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依旧保持着它们独特的韵味。那斑驳的锈迹,是岁月的见证,也是历史的烙印。它们曾陪伴着古人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如今,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技艺,让人在凝视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震撼与敬畏。

同学们评选出最受欢迎青铜器——商代人面纹铜方鼎和豕尊

书画展厅中,一幅幅佳作如同画卷中的精灵,轻盈地跳跃在宣纸之上。那细腻的笔触、流畅的线条,仿佛是古人用心绘制的诗篇。书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人的艺术才华,更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些书画作品,如同一扇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人物龙凤帛画

瓷器展厅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那精致的造型、细腻的釉色,让人不禁为之惊叹。瓷器上的图案与纹饰,既有自然的灵动与飘逸,又有人文的深邃与厚重。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与技艺水平,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瓷器作品,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历史画卷,记录着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让我们在品味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物也调皮——唐朝时期胡人俑

马王堆汉墓展厅中,我们近距离观赏到出土的珍贵文物和考古发现,感受西汉初期的历史文明和古代中国的文化魅力。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的家族墓地。马王堆汉墓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绝大多数保存完好,为我们了解2200年前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中,一号墓出土的素纱襌衣和T型帛画尤为引人注目。素纱襌衣重量极轻,不到一两,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也最轻薄的一件衣服。而T型帛画则全长205厘米,被艺术地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三个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此外,三号墓还出土了近十二万字的帛书,包括《五星占》和《五十二病方》等重要文献。《五星占》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专著,而《五十二病方》则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

湖南博物院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和文化的气息。它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和艺术品的场所,更是一个让人们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传承文明的圣地。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文化的深邃,从而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马王堆汉墓陈列精品——辛追墓外椁和素纱单衣

离开博物馆的殿堂,我们步入了湖南烈士公园这片静谧之地,眼前赫然矗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烈士纪念塔。它不仅是这片热土的守护神祇,更是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壮举与精神风貌的不朽丰碑。纪念塔挺拔入云,塔体由坚固的砖石精心构筑,任凭风雨洗礼、岁月侵蚀,仍旧屹立如峰,宛若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静默中娓娓道来那段烽火岁月的壮丽篇章。塔身的每一砖一石,似乎都镌刻着历史的深重,每一道细微的裂痕,都是时间流转的印记。晨曦初露或夕阳斜挂之时,纪念塔在光影的交织中更显庄严与神圣。阳光透过薄云,斑驳地洒在塔体之上,犹如为这座历史的见证者披上了一层璀璨的金辉,更添几分庄严与崇高。我们驻足塔下,仰望那直插云霄的塔身,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敬仰与感慨。仿佛历史的低吟在耳畔轻轻回响,讲述着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抗争、无私奉献的悲壮史诗,在塔下东西陈列厅,陈列着157位烈士遗像以及简介,主要为近百年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的湖南人民英雄。在此,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陈树湘、雷锋、蔡锷、杨开慧、夏明翰等。烈士纪念塔,这座历史的巍峨丰碑,不仅铭记着过往的辉煌与牺牲,更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矢志不渝、砥砺奋进。

师生在烈士纪念塔下缅怀先烈

Day 3-十里画廊、天子山

10月13日上午,我们踏入了张家界森林公园,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地理实习之旅。据当地气象部门数据显示,十月正是张家界雨雾天气最为频繁的月份,平均每月有15至20天被雨雾轻纱覆盖,而今日,我们恰好邂逅了这份神秘与朦胧。在老师们的悉心讲解、师生间的热烈探讨,以及对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的细致观察下,同学们不仅洞悉了张家界多雨之秘,更在知识的海洋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陈宇航老师为学生讲解天气图

张家界第一站,我们步入了被誉为“十里画廊”的仙境。沿途风光旖旎,如诗如画,一座座雄伟壮丽的山岳直插云霄,仿佛两队威严的士兵,隔着十里画廊的幽深峡谷遥相对峙。在老师们的精彩解说下,同学们得以窥见这些山峰背后的奥秘:地质构造的鬼斧神工导致了山体的崩塌,不仅重塑了地形地貌,还在山体中留下了无数节理;而流水则如同时间的刻刀,沿着这些裂隙不断侵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雕琢出了眼前这怪诞而诡谲的峰林峡谷。

天子山呈水平构造的英砂岩地层及其节理发育状况

午后时分,为了更深入地领略天子山的独特魅力与壮丽景观,师生们毅然选择了徒步攀登。途中,平整而层次分明的岩石、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山岳,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在老师们的精心引导下,同学们对天子山的地质、地貌构成以及岩石的形成过程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通过现场的长时间观察与学习,同学们对天子山的地貌特征与岩石侵蚀现象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

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艰苦攀登,师生们终于登上了天子山的巅峰。在这里,他们亲眼目睹了被誉为“南天一柱”的御笔峰,其巍峨挺拔,气势磅礴。据民间传说,御笔峰乃是向王天子兵败时丢弃的御笔所化,这一传说更为御笔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传奇色彩。

御笔峰石英砂岩垂直节理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Day 4-黄石寨

实习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黄石寨。黄石寨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部,为一方山台地,海拔1080米,西南稍高,东北略低,四周全是刀切绝壁,是俯视砂岩峰林景观的最佳观景台。沿寨环行,群峰皆立足下,远近诸般奇景尽收眼底,故有“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之说。

坐上缆车,到达黄石寨山顶步道起点后,在老师们的讲解下,同学们深入学习了岩石岩性、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风化作用等因素对黄石寨地区地貌形成的影响。黄石寨是张家界地貌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从台地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再到残林的演化过程。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地壳运动的长期作用,也展示了外力地质活动对地貌的塑造作用。黄石寨的峰林地貌,是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流水侵蚀和差异风化形成的,此外,黄石寨的地貌发育还与区域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在喜马拉雅运动抬升之后,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得张家界地区的地壳缓慢抬升,峰林地貌随之逐渐形成。在这些过程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黄石寨独特的地貌景观。沿着黄石寨山顶步道,师生们共同领略了黄石寨的壮观景象,现场观察了岩石的水平构造、垂直节理,岩石产状等,探讨了其对黄石寨的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影响,深化了同学们对黄石寨岩石和地貌的认知。

石英砂岩地层从方山、岩墙到峰丛演变的地质现象

师生在黄石寨合影

结语

随着本次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圆满结束,同学们学会了将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收获了丰富的地质知识和历史文化,更加深了对自然与人文的理解与热爱。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指导,是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教导,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激发了大家对科学研究的热情。通过这次实习,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观察和分析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环境中应用理论知识。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成为大家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坚实基础,让同学们期待下一次的探索之旅,继续共同追寻知识的脚步。

上一条:躬耕教坛,笃行致远——2021级地科班&自然班贵港市高级中学实习组开篇简报

下一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科一班&地科二班&地科专升本班学生前往钦州市第二中学开展教育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