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躬行践知育桃李,砥砺深耕绽芳华——记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河池高中教育实习成长答卷

发布日期:2025-11-15 作者:韦英娟、蓝恒星、覃海锋、黄韵宁、胡佳琦 来源: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点击:

一、导语:实习启程与初心

时光荏苒,11月14日,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赴河池高级中学教育实习点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落下帷幕。在实习期间,实习生们以教研为起点、以课堂为阵地,在层层实践中完成了从青涩到娴熟、从理念到实操的成长蜕变,于时光沉淀里夯实了专业能力、坚定了教育初心。

此次教育实习的最终汇报由卢炳雄副教授、刘立昌副教授、韦晨讲师进行现场指导,河池市地理教研员覃泽花莅临观摩。他们对实习生的实习综合表现提出了专业的点评与建议。

(各教师骨干、河池市地理教研员覃泽花与实习生合影留念)

二、学科任务:深耕教学,在实践中打磨专业技能

(一)教学全流程实践

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打磨教学细节

“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育实习期间,每周四下午2:30-4:00是实习生们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习生们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特点展开积极讨论,分享各自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集体备课,实习生们不仅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更学会了从“学生视角” 设计教学环节——大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小到课堂提问的措辞,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大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将个人智慧汇聚成集体力量,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习教师于备课室内集体备课)

(实习教师共同探讨课程内容)

(实习教师梁骅课前试讲,带教老师覃礼蒙指导)

2.听课学习:汲取经验,感悟教学艺术

教育实习初期,实习教师们的首要任务是“听课取经”。他们走进河池高级中学优秀地理教师的课堂,近距离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魅力。听张靖康老师授课,感受教师利用生活案例切入课堂的魅力;听覃礼蒙老师的课,感受教师通过自制教具的专业技能为课堂带来的精彩等等。

实习生们认真记录课堂细节、教学方法与师生互动环节,在课后主动与带教老师交流感悟。通过听课学习,实习生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更深刻体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优秀的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奔赴”。

(实习教师听张靖康老师上课)

(实习教师集中认真听课)

3.课堂实践:站稳讲台,展现教学风采

经过两周的听课与备课准备,实习生们迎来了“实战考验”——独立站上讲台授课。从《地球的演化史》到《大气受热过程》等课程内容,实习生们将所学理论与备课成果融入课堂,用青涩却真诚的教学态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的地理课。

课堂上,尽管部分实习生因紧张出现语速过快、提问衔接不自然等问题,但他们都能及时调整状态,耐心解答学生疑问,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课后,实习生们纷纷表示:“站上讲台才真正明白,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每一个眼神、每一次互动,都需要用心设计。”

(实习教师韦英娟讲授《大气热力环流》)

(实习教师唐艳雪讲授《大气受热过程》)

(实习教师黄檬讲授《大气热力环流》)

(实习教师梁骅讲授《地球的演化史》)

4.作业批改:精准反馈,衔接教与学

课堂教学结束并非终点,作业批改是实习生深化教学实践的关键衔接环节。在实习期间,实习生负责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各类作业的批改,细致审阅基础知识点、图表分析逻辑、主观题思路等内容。

(实习教师蓝恒星批改作业)

(二)教学能力进阶

1.评课:评课研讨,聚焦课堂实效

评课是实习教师从理论学习迈向教学实践的关键桥梁,也是促进专业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路径。通过多维度的评课交流,实习教师能够全面审视自身在教学目标落实、课堂互动、重难点处理及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表现,精准识别优势与不足,并获得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有效避免盲目摸索。

(带教老师张靖康点评实习老师覃海锋试讲内容)

2.公开课:公开课研,探索高等教育法

11月12日,实习老师胡佳琦、覃海锋围绕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水循环》内容,开展了同课异构的公开汇报课。此次汇报课既充分展现了两位实习生的教学实践成果,也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观赏性的课堂。

第一节课,实习老师胡佳琦结合学生基础来设计教学方案,以石马湖情境导入贴近生活,将教材讲解与案例探究结合,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形态、水循环类型等环节,进而探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实习老师胡佳琦教态自然、逻辑清晰,融入探究式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展现出扎实教学功底。

(实习老师胡佳琦上公开课)

第二节课,实习老师覃海锋采用“一镜到底”的情境教学,围绕桂林洪涝灾害的案例按“应灾—析灾—防灾”思路展开教学。实习老师覃海锋先引导学生讨论自救互救的措施,再结合漓江水系特点分析灾害的形成与消退,最后融入气象预警、海绵城市等知识点,设计小组合作、水循环示意图绘制点评等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实习老师覃海锋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课堂驾驭与表达能力良好。

(实习老师覃海锋上公开课)

此次终期汇报课评课与总结会,由卢炳雄副教授、刘立昌副教授,河池高中学地理科教学指导老师韦莲春、高一地理组备课组组长张靖康、高二地理组备课组组长谭胡娜,及河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覃泽花,聚焦胡佳琦、覃海锋两位实习老师《水循环》公开课点评。

在点评过程中,韦莲春老师认为实习老师胡佳琦教态自然、语言简洁,逻辑清晰,功底扎实,课堂节奏把控得当;张靖康老师提出实习老师覃海锋能依据学生基础灵活调整教学,展现良好课堂驾驭能力。谭胡娜老师则评价实习老师胡佳琦善用案例与探究式教学,逻辑贴合学生认知;实习老师覃海锋以桂林洪涝灾害为主线进行“一镜到底”情境设计,融入延伸知识与互动,教学设计新颖。教研员覃泽花强调两位实习老师均能运用本土案例授课,既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又契合课标与高考趋势,有效渗透地理核心素养。刘立昌副教授肯定实习老师胡佳琦对课件的熟悉理解透彻、环节连贯;赞同实习老师覃海锋教学思路有突破、情境设计富新意,认为二者均展现出较高的教学素养。卢炳雄副教授总结指出,两位实习老师通过探究式与情境教学展现出各自特色,教态自然、功底扎实,充分体现校地协同指导成效,也为青年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创新提供了优质范例,表现出值得期待的专业发展前景。

(实习生与各教师骨干共同参与终期汇报课评课与总结会)

三、班主任工作及其教育调查:以爱相伴,以研精教

(一)文体并举,浸润成长

实习期间,实习教师们成功组织各带教班级积极参与校园文体周和班级篮球赛。在综合文艺汇演的筹备与展示中,学生们才华得以展现,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显著增强。在篮球赛场上学生们挥汗如雨,不仅锻炼了体魄,更磨练了永不言弃的拼搏意志,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实习教师韦英娟与班级篮球赛参赛成员集体合照)

(实习教师组织班级参与运动会开幕式后集体合照)

(河池高中文艺汇演进行时)

(二)深入日常,细致关怀

实习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宿舍,进行常态化地看操、查寝工作,关心学生起居生活,排查安全隐患,引导学生营造整洁、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同时,实习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个别谈心与集体沟通,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疏导心理压力,解答成长困惑,成为学生信赖的知心朋友。

(实习教师蓝恒星为学生解答问题)

(三)班会引领,劳动砺行

实习教师精心设计并主持开展系列主题班会,内容涵盖选科、安全教育等。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实习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集体劳动,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责任担当与服务意识。

(实习教师王兰丰与学生共同劳动)

(四)勤勉履职,教学相长

实习教师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积极与带教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交流研讨,虚心求教,不断反思总结。

(实习教师胡佳琦及其带教班主任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五)潜心调研,生涯进步

实习教师围绕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教育调查,以研促教,调查前精心设计问卷与访谈提纲,实施中注重方法科学,确保数据真实有效。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系统分析,实习教师准确把握了班风学风现状、学生共性需求与个体差异,为优化班级管理和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整个教育调研过程,实习教师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化了对学情、教法与育人工作的理解,为未来专业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结语:感恩遇见,奔赴未来

两个月的实习时光转瞬即逝,实习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等实践中,不仅精准把握教师教学的节奏与温度,更在团队协作中锤炼了沟通包容、互助共进的优良作风。未来,实习教师们将以地理人的严谨深耕知识传授,以教育者的爱心护航学生成长,让实习收获转化为讲台之上的光与热,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体实习生与带教老师们进行合影留念)

上一条:卢远副校长到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一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顺利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