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足行广西城乡处,实践觅得规划理—2023级城规专业课程实习纪实

发布日期:2025-10-27 作者:陈雪滢、韦雨欣、吴晓坤、李丽文 来源: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点击:

10月,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组织师生赴广西宾阳、贵港等地开展城乡基础设施规划、村庄规划、土地规划、旅游规划等课程的联合实习活动。此次实习由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陈雪滢、廖祥勇、汪军能三位教师带队指导,59名2023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参与。

10月17日上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于武鸣校区1号教学楼412教室召开课程联合实习动员大会。会上,系主任廖祥勇老师详尽介绍了本次实习的行程安排与具体内容,并指出田野调研不仅有助于强化同学们的实践技能,还能提升同学们对城乡发展的认知水平。最后着重强调实习纪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保障调研期间人身与财产安全,为实习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一、桂南人文田园探索篇

【宾阳古辣镇】

10月20日,师生团队首站抵达广西宾阳。于古辣镇,师生一行对蔡氏古宅的历史渊源及空间布局等情况进行了了解。其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风格以及世代传承的读书风尚,使同学们于雕梁画栋之间领略到精益求精之态度,在书香延续之中体悟到耕读继世之远见。随后,同学们前往稻花香里田园。在观景台上放眼远眺,不同颜色的水稻构成了栩栩如生的画卷,目睹这幅由汗水与智慧孕育而成的“大地艺术”,仿若能让人感知到乡村发展的律动,深切体会到劳动者将土地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创造力。近年来,古辣镇凭借农业与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宾阳水乡—古辣香米—蔡氏书香”旅游区。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与亲身体会,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有了更为具象、鲜活的认知,纷纷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实践案例。

1D3CA4

(实习队伍在蔡氏古宅)

21E9C7

(实习队伍在稻花香里田园)

【贵港园博园】

10月21日,师生一行人前往贵港市园博园,带着教师所提出的思考——“展会型园林应如何彰显其独特之处”,对各个城市的主题展园展开参观。师生们借助园区内种植的特色植物、摆放的景观小品等,体悟各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主园区的贵港园是当地文化与自然风貌的集中呈现,既重现了历史地标的独特韵味,又凭借精巧的微缩设计,使贵港二十四峰的壮丽景致在有限空间内得以展现。此次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均表示,从各个展园的差异化设计里,不仅学会鉴赏园林之美,更对旅游园区如何平衡观赏性、文化性与体验性形成了全新的思考,为未来的学习与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现实经验。

14D027

(实习队伍在贵港园博园)

【中华茉莉园田园综合体】

10月23日上午,师生团队前往广西横州中华茉莉花田园综合体,于香气浓郁的茉莉花田畔漫步,探究茉莉文化的多元价值及其传承与创新。茉莉花文化展馆全方位呈现了茉莉文化从历史传承到产业创新的发展轨迹。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茉莉花种植基地与加工管理基地,对横州如何将茉莉花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打造成为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业态有了直观认识,对“小花经济”的多元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乡村振兴与产业规划相关知识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材料。

180E8B

(实习队伍在中华茉莉园)

二、贵港乡村振兴学习篇

【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

10月20日下午,师生们抵达广西荷美覃塘田园,真切了解到“一朵荷花带动一个产业” 的发展历程,荷美覃塘用实践诠释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随后,同学们来到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姚山村,了解到该村实施全域土地整治,开展基础设施改造与村庄风貌建设等措施,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构建了“空间重构-多元筹资-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10月21日下午,全体师生走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边村。在村支书的介绍与实地考察中,同学们对如何通过合理规划助力“空心村”变身“共富村”有了更全面更具象的认识,纷纷表示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

181BFE

(实习队伍在姚山村)

【村庄规划实地调研】

10月22日上午,师生们各自组队走进广西贵港港南区新塘镇不同的村庄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村干部们座谈,了解本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概况。随后通过问卷调研,了解村民的实际生活情况,并且走到田间,更直观地触摸到了普通村庄在发展进程中的真实脉搏。此次调研让同学们跳出了书本理论的框架,真切认识到村庄规划绝非纸上谈兵,而是要扎根于村落的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和村民意愿的系统工程;也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乡村规划需要灵活变通的思维和求真务实的态度。

140B7C

(实习队伍与村干部座谈)

1532DF

(实习队伍在进行村庄规划调研)

三、水利工程调研篇

【西津国家湿地公园】

10月23日,带着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的热情,师生们抵达广西横州的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师生们通过乘船游历西津水库,观察周边生态资源现状,并在博物馆内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西津湿地的生态变迁史,以及现有的生物资源,深刻领略到“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宗旨。

FD98B

(西津国家湿地公园郁江沿岸)

【平塘江口】

10月23日下午,全体师生来到平陆运河的起始点——平塘江口。站在这片承载着广西水运发展新希望的土地上,同学们的目光被宽阔的江面与频繁通过的船只所吸引。老师指着江水流向的远方,结合墙上的图片细致讲解,让同学们不再是从书本上抽象地理解水运的价值,而是真切感受到了平陆运河背后蕴含的战略意义与发展潜力。

1D2A51

(廖祥勇老师在介绍平陆运河)

四、红色文化感悟篇

10月21日上午,全体师生抵达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大旧址。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步入陈列馆,通过人物介绍与展品展示,大家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真切触摸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内心被深深震撼与洗礼。随后进入旧址主体建筑,通过建筑特点感受到领略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暗藏的高超安全防范智慧,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他们应对风险的缜密思考。这对于我们做规划有着很大的启迪,要像先辈们这样,提前预判风险、做好应对预案,让规划更周全。

19052C

(实习队伍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大旧址)

五、结语

为期四日的实习之旅圆满结束,从桂南人文田园的底蕴探寻到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59名学生在三名老师的带领下跳出了书本理论的局限,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场景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实践技能,加深了对城乡发展的认知,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未来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条:卢远副校长到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一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顺利举办2025年团支书培训会